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该导体的电阻。电阻(Resistor,通常用“R”表示)是一个物理量,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。导体的电阻越大,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。不同的导体,电阻一般不同,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。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,电阻的单位是欧姆,简称欧,符号为Ω。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(ohm),简称欧,用希腊字母“Ω”表示(希腊字母,音译成拼音读作 ōu mī ga )。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姆(KΩ),兆欧姆(MΩ),它们的关系是: 1TΩ=1000GΩ;1GΩ=1000MΩ;1MΩ=1000KΩ;1KΩ=1000Ω;1Ω=1000mΩ;1mΩ=1000μΩ;1mΩ=1000nΩ T欧姆(TΩ) G欧姆(GΩ) 兆欧姆(MΩ) 千欧姆(KΩ) 欧姆(Ω) 毫欧姆(mΩ) 微欧姆(μΩ) 纳欧姆(nΩ)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、长度: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,导体的长度越长,电阻越大。 2、横截面积: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,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,电阻越大。 3、材料: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,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。 4、温度:对大多数导体来说,温度越高,电阻越大,如金属等;对少数导体来说,温度越高,电阻越小,如碳。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,因此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是否接入电路、导体中有无电流、电流的大小等因素无关。超导体的电阻率为零,所以超导体电阻为零。 超导现象 各种金属导体中,银的导电性能是最好的,但还是有电阻存在。20世纪初,科学家发现,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,如铝在1.39K(-271.76℃)以下,铅在7.20K(-265.95℃)以下,电阻就变成了零。这就是超导现象,用具有这种性能的材料可以做成超导材料。已经开发出一些“高温”超导材料,它们在100K(-173℃)左右电阻就能降为零。 如果把超导现象应用于实际,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好处。在电厂发电、运输电力、储存电力等方面若能采用超导材料,就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消耗。如果用超导材料制造电子元件,由于没有电阻,不必考虑散热的问题,元件尺寸可以大大的缩小,进一步实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。 金属导体 常用电阻率 材料电阻率(Ω·m) (1)银1.65×10 (2)铜1.75×10 (3)金2.40×10 (4)铝2.83×10 (5)钨5.48×10 (6)铁9.78×10 (7)铂2.22×10 (8)锰铜4.4×10 (9)汞9.6×10 (10)康铜5.0×10 (11)镍铬合金1.0×10 (12)铁铬铝合金1.4×10 (13)铝镍铁合金1.6×10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。自由电子在运动中要与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,每秒钟的碰撞次数高达1015左右。这种碰撞阻碍了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,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叫作电阻。不但金属导体有电阻,其他物体也有电阻。导体的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,金属导体的电阻是由它的材料性质、长短、粗细(横截面积)以及使用温度决定的。 电阻是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,用R表示。电阻由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来定义,即:
所以,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,电阻愈大,通过的电流就愈小;反之,电阻愈小,通过的电流就愈大。因此,电阻的大小可以用来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强弱,即导电性能的好坏。电阻的量值与导体的材料、形状、体积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。 电阻率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参数。对于由某种材料制成的柱形均匀导体,其电阻R与长度L成正比,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,即:
式中ρ为比例系数,由导体的材料和周围温度所决定,称为电阻率。它的国际单位制(SI)是欧姆·米 (Ω·m)。常温下一般金属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为:
式中ρ0为0℃时的电阻率;α为电阻的温度系数; 温度t的单位为摄氏温度。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率与金属不同,它们与温度之间不是按线性规律变化的。当温度升高时,它们的电阻率会急剧地减小。呈现出非线性变化的性质。 本文来源于网络资料整理而成,在此感觉提供资料供献的人士。
|